什么是“咖啡渍圈环”效应?
[color=#111111][p=30, 2, left][b]干掉的咖啡渍为什么是一圈环状,而不是一个实心圆?[/b][/p][p=30, 2, left][img]http://ww3.sinaimg.cn/bmiddle/87e3f4bagw1dkas7d9qvej.jpg[/img]也许我们中的有些人已经发现了这个[url=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76/n7360/full/nature10344.html]有趣的现象[/url]——从杯中溢出的咖啡往往没有留下一个实心浑圆的污迹,反而是沿着咖啡所溢出的地方的边缘而呈现出一个环圈印记。当然,无论是什么形状的污渍,都不会增加你擦去它们的难度。但在打印印刷时,这个现象就很恼人了。看上去明明还不赖的涂料小样,干掉之后却面目全非。这可怎么办?幸好我们还有物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想要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办法很简单——你只需改变参与其中的微粒的形状。[/p][p=30, 2, left]一滴水干掉之前,通常并不是先缩成更小的一滴水,而是变平。大多数的童鞋会观察到,茶几或吧台上的水渍会慢慢地从一大滴,变成一小水洼,再变成一片水膜,最后完全干掉。因为水分子会相互吸引,从而“固定”液体的表面。这就意味着,水分子会相互抱住、紧挨着液体的表面,同时牛奶中的水分子则会紧紧抱住容器壁。正是如此,由于不同的蒸发率,从而引起毛细管渗流——边缘的液体蒸发,内部的液体会来补充。这样产生的由内向外的液流几乎能将全部的液体推向液滴边缘,从而带动颜料微粒一起运动。随着蒸发殆尽,于是便留下了中间透明外围深色的环圈形印渍。[/p][p=30, 2, left][img]http://ww1.sinaimg.cn/bmiddle/87e3f4bagw1dkas6ofcd9g.gif[/img][/p][p=30, 2, left]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首先发现“咖啡渍圈环”效应的作用机制,之后他们又观察到,呈球形的微粒更容易从液体表面的吸引中摆脱出来,也就更容易地从液体中部转移到边缘。另一方面,椭圆体微粒更加抗拒这种毛细管渗流,它们往往更能留下平整均匀的印记。如果有人决定生产椭圆体微粒的咖啡,那么我们在喝咖啡时,就能“欣赏”到颜色均匀好看的咖啡印渍了。[/p][p=30, 2, left]目前还没有哪家咖啡公司对以上提议感兴趣。[/p][/color] 真的还没注意过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