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论坛's Archiver

nireda 发表于 2012-11-13 22:28

2012四六级高效备考冲刺(精华帖分享)

[size=3]2012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越来越近了,对于进入备考冲刺阶段的考生来说,除了以提升自身英语水平为目的的复习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高效的备考策略和实用的答题技巧。本文就从词汇、听力、阅读理解、写作四个部分来与考生探讨四、六级的备考策略。[/size]
[size=16px]词汇[/size]

[size=16px]     词汇量是确保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石。背诵词汇是考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无法逃避的环节。所以,考生要拿出毅力,勇敢闯过词汇这一关。[/size]

[size=16px]    建议考生准备四六级的词汇书最好是乱序的(新东方四六级乱序版,迈西英语四六级乱序背单词软件都是我用过的比较理想的),最好带有简单的词根、词缀解释,还要有同义词,并配有例句。背单词时,考生应以词根、词缀为理解主线,通过短期内大量重复来夯实记忆效果。从词根、词缀知识开始复习,虽然从表面上看像增加了学习内容,但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功”,通过此种方法能快速记住很多相关单词的意思。同时,在背单词过程中,也要重点关注同义词和熟词僻意的现象,并多加总结。除此之外,重复识记单词也很重要。只有在短期内多次接触同一个生词,而且在不同语境下看到同一个生词,对该词的印象才会深刻。[/size]

[size=16px]听力[/size]

[size=16px]    听力部分历来是四、六级考生的弱项。如果考生想在考试中听懂录音的内容,跟上说话人的语速,考出自己满意的分数,就必须加大这一部分的复习力度。下面笔者提供一些备考听力的方法,供考生参考。[/size]

[size=16px]    1.泛听[/size]

[size=16px]    所谓泛听,指的是在听材料的过程中不停顿、不查词、不反复,连续听下来,以明白听力材料的大意为目的。泛听要求考生抓住录音中的关键信息,即对话或短文的主题、主要人物的观点、最终的结论等。泛听的作用主要在于“叫醒”考生的耳朵。[/size]

[size=16px]    多数考生都曾有过这样的窘境:听录音时听得一塌糊涂,可事后找到听力原文一对照,发现对话或短文中生词极少,但在听录音过程中就是听不懂什么意思。这主要是因为考生平时接触英语时主要是通过阅读或写作的形式,即以字符的形式来认知和处理英语信息,很少有机会去听或说,因此对于同样的英语内容,眼睛很敏感,而耳朵就比较迟钝了。所以,考生必须在备考阶段加大听力的练习力度,但不要逐字逐句去听和对照,这样信息的整体内容会被打乱,笔者建议考生在精听之前先坚持用泛听来磨练自己的耳朵。[/size]

[size=16px]    泛听的材料选择可以比较随意,既可以选择较早的真题(新的真题留给精听部分),也可以选择模拟题,抑或是VOA的Special English也可以。最关键的是,考生要每天坚持至少听一个小时。如果觉得一次听的时间较长,可以每次听30分钟,分两次完成。若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发音现象,如连读、略读、弱读等,做好相关标记,以便提醒下次再听时多加留意。[/size]

[size=16px]    2.精听[/size]

[size=16px]    经过泛听阶段后,考生就可以进入到精听阶段了。精听阶段一直要坚持到考试之前。所谓精听,指的是在听的过程中关注所有细节,不但要理解录音材料的内容,弄清每道题目的意思,也要弄清每个词的发音特点。在精听的过程中,考生如果觉得有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停下来,并且可以重复听。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要把事情做细。[/size]

[size=16px]    该阶段的材料选择以真题为主,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真题。考生可以反复听,至少三遍以上。在反复听的过程中,考生要仔细体会录音材料中单词和语句的发音规律和特点。笔者在此给考生推荐两种方法:一个是跟读,一个是听写。跟读是先体会录音中的发音,将之与自己的发音进行简单的比较,以此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然后模仿,再模仿,直到自己的发音和录音中的一模一样为止。听写不仅仅是针对复合式听写而言,考生在备考短文理解题目时同样可以做听写练习,这样做既可以提升考生的听力能力,也可以提高速记的速度,可谓一举两得。[/size]

[size=16px]阅读理解[/size]

[size=16px]    阅读理解部分在四、六级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很高,属于考试的重中之重。在复习这一部分时,考生首先要走出这样一个误区:阅读练习就是逐个查生词或对照译文去理解原文,就是词典不离身,遇到生词马上查,甚至把生词整理到笔记本上。很多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养成了“踏实”的学习习惯的考生,更喜欢把这个错误的方法与“复习透彻”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样的方法既耗时又费力,收效也不佳。每次考试完,考生都会抱怨平时自己做了很多练习,但考试还是不理想,上述误区就是原因之一。考生要清楚一点:在考试现场,你不可能查单词,也不可能不计时间地去“细抠”一篇文章。所以,考生应走出误区,找到正确而高效的复习方法。正确的复习方法应分成三个步骤。[/size]

[size=16px]    第一步,做题时不查生词,中间不被其他事情打扰,严格按照20分钟的时限完成两篇真题阅读理解。[/size]

[size=16px]    在做题过程中,当考生遇到生词和看不太懂的句子时,尽量靠上下文给出的线索来猜测其含义。比如,当句子中出现also、as well、too、besides、in addition等词时,考生就可以推测出文中所涉及的两方属于顺承关系,其论述方向是一致的。如果句子中出现but、yet、however、nevertheless、nonetheless等词时,考生可以推测出文中所涉及的两方属于转折关系,其论述方向是相反。了解了大致的论述方向,考生便可以推测出相关的句意了。[/size]

[size=16px]    第二步,对照答案,针对做错的题目,在不查单词的前提下,尽量根据上下文看出答题线索,并总结错误原因。[/size]

[size=16px]    很多时候,做错题的原因在于不会抓文章重点,总想读懂全文之后再去做题。这样不分主次的通篇全读会让考生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无关紧要的信息上,结果导致思路混乱,把题目答错。考生要知道,出题人不会在文章随便什么位置都出题,他们通常会在文章的重点处或者是逻辑比较复杂的地方设置题目。举例来说:当一个简单句和一个长难句同时出现在段落中时,长难句出现考点的可能性通常要大得多。所以,考生要抓住长难句的逻辑结构和论述方向来理解段落,应对题目。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也属于比较重要的位置,重点把握这两个位置,就能迅速了解段落大意。同时,考生千万不要小看文章中出现解释或说明的地方,那往往是考点所在。因为通常来说,只有重要的内容,作者才会花时间去解释。所以,解释或说明的地方往往会成为命题位置。常见的解释、说明标志包括冒号、括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以及诸如mean、such as、in other words、put in another way、show、suggest等单词和短语。关于抓文章内容重点,考生一定要在真题中着重体会。[/size]

[size=16px]    第三步,查文章和题干的生词,对照译文,弄清每个题目的来龙去脉,纠正自己阅读时出现偏差的地方。[/size]

[size=16px]    在这个步骤中,考生一定要多查多问,直到完全弄明白文章和题目的意思为止。这个步骤完成后,对于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要能达到这种程度的理解:文章中没有生词,没有不懂的句子,所有的题目都会做。[/size]

[size=16px]写作[/size]

[size=16px]    在复习写作部分时,应注意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提升自己的写作实力上,而不要盲目地背诵范文或模板。当然,背诵优秀的范文和模板对写作会有所帮助,但是不能忽略自己动笔练习的重要性。只有常练笔,才能把背过的范文中的好句子灵活应用,才能把握考试的时间节奏,从而顺利完成考试。[/size]

[size=16px]    在做写作练习时应该像考场上要求的那样,严格按照30分钟的时限完成写作。这主要是为了保证考生在考试时的答题速度。写作完成后,可对照范文,重点勾画出其中的优秀句子,将优秀句子替换到自己的作文中,加以体会。另外,平时应注意多积累写作素材。最好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摘抄下有用的表达法、句型、谚语等等。最重要的是,整理完这些素材后,考生要多复习,多背诵,并尽量将之运用到具体写作中。[/size]

[size=16px]    总之,在备考四、六级过程中,考生只要方法得当,稳扎稳打,就能顺利通过考试。[/size]

[size=16px]    预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size]

tang24 发表于 2012-11-13 22:46

好长的精华帖

1635310819 发表于 2012-11-14 12:03

感谢分享。

120268942 发表于 2012-11-16 15:00

自己认为怎么做适合自己就怎么做吧。

liders 发表于 2012-11-20 21:58

欲速则不达

fedit 发表于 2012-11-23 15:45

学习既是一件严肃的事,又是一件乐趣无穷的事,所以,努力加油吧!

爱吃鱼的猫 发表于 2012-11-24 19:46

我的听力啊:pig43)

午夜的温柔 发表于 2012-11-28 23:25

我的阅读啊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