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对付应试英语考试的万能法则 [打印本页]

作者: xln1120    时间: 2011-5-25 16:31     标题: 对付应试英语考试的万能法则

本帖最后由 xln1120 于 2011-5-25 16:33 编辑

注:以下内容转自口语家园Deluca的日志

之前我很犹豫有没有必要写下这篇文章,因为我对填鸭式的教育无比痛恨,但念在很多高中生为了高考英语消得人憔悴,很多大学生为了四六级书看得的满面尘灰烟火色,更有人为了考研英语题做得两手苍茫十指黑.... 但!是!
只要是考试就有规律,尤其是国内的英语考试,更是规律得人神共愤..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考试,大头,也就是分值最大的版块分别集中在词汇、阅读以及写作,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逐一说明:

一、词汇
单词该怎么背?
背字典?
别傻了,除非你有邱少云般不怕烈火焚烧的意志,否则,你的情况十之八九会跟我看《周易》一样,反反复复拿起很多遍,但每次都会以不超过10页而告终...
联想记忆?谐音记忆?
别傻了,这些所谓的记忆法都是一些培训机构骗钱的幌子,一个单词很好用,十个单词也很好用,一旦超过一百个,保你联不起想了,也谐不起音了,因为你要记忆的附加已经超过了其主体,继续下去只能是折磨自己...
那到底应该怎么背?
真题,真题,还是真题!!!
大家想一下,国内的英语考试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出题的,这个标准就叫做考试大纲,所以说,假如一套题出的合理,那么它至少包含了大纲中70%的词汇,以及50%的语法,一套如此,那很多套叠加起来呢?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考纲词汇以及语法点,这就是精髓!!大家可以做个试验,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高考,四六级,考研,甚至考博,拿出一套真题来,从第一个单词看到最后一个单词,不认识的马上标出来,完了之后重新拿起一套,按照刚才的方法继续标记,几套题过后大家发现什么了?嗯,某个单词很熟悉,但就是不知道它的意思,熟悉是因为你在前面的某套题中已经标过了,而它再次出现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频词汇,你不知道它的意思是因为你遇到的次数太少,以前的你只知道背词汇表,而一份不合理的词汇表里的词要么简单得能让你条件反射,要么生僻到你在考试中遇到它的概率跟遇到流星雨的概率差不多...所以,凡是参加这类考试的同学可以按照我的方法构建自己的词汇表,尤其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二、阅读
阅读该怎么做?
从头看到尾?
尤其是在四六级以及考研英语中,如果你的词汇量不够大(低于8000),那就别没事儿找事儿了,如果你脾气不好,我觉得你会把出题人的祖宗八代挨个儿过一遍,那该怎么做?我在这儿教大家一种方法,叫做关键字定位法(这里的关键字是指你瞄一眼原文就可以找到的词,注意是找到,而不是认识,除了数字之外,这些词绝大多数你是不可能认识的),也就是说先看阅读理解后面的问题,如果出现了when,how many/much,马上回到原文,定位到原文中的数字(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数字都是以罗马数字书写的,眼睛没问题的3秒之内找得到吧),答案一般就在那些数字的左右,再者如果出现where,who等等,继续定位,因为人名地名第一个字母都是大写的,找出来不难吧?但由于这些文章均不是国人所写,而是从一些刊物中摘录的,这就不得不提一下native speaker的英语思维,他们在写作时遵循一条主线,那就是when it happened and how it happened.这也折射出了定位的顺序,一般情况下一篇阅读理解后面有4到5道题,而整篇文章是3到4段,除了最后一道题需要自己归纳总结外,其它的几道都是和原文段段对应的,也就是说,第1道题的答案一般在第1段,第2道题的答案一般在第2段,你若执意在第3段寻找第2题的答案,自然就南辕北辙了...
GOOD LUCK!!!

3、写作
其实写作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下面我将从3个方面教大家怎么应付国内的写作:
首先是用词。口语中我不建议大家卖弄词汇,但是在写作中一定要卖弄,而且得是变着花样地卖弄,什么so,什么for example,什么but,什么a lot of等等的词能不用就别用,so改成consequently,for example改成for instance,but改成however,nevertheless,whereas(具体情况具体分析),a lot of 改成tons of,a bunch of,plenty of,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等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口语交流的对象是外国人,英语是人家的母语,他们不会因为你用了一个你自以为很高级的词汇而对你的英语水平另眼相看,而高考,四六级等考试的阅卷人是中国人,他们看到一个高级词汇后必定会眼前一亮,尤其是前面几份卷子满篇的am,is,are时...
其次是观点。不知道是儒家学说的影响,还是琼瑶阿姨的朦胧剧看多了,中国人在表达观点时总是显得很中庸,不像国外,二话不说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意就是同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然后倾其所能全方位说明为什么同意以及为什么不同意,在国内的考试中,大家千万不要这样做,弄不好会被判跑题,永远围绕every coin has 2 sides展开你的论题..
最后是模板的使用。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叫做移花接木法,这种方法最早来源于雅思口语,很多学生在临考前都会背很多模板,其实只需要一篇就够了,这里的模板没什么具体要求,但需要涉及who,where,when,why...
举个例子:
who:假如是David
where:西安
when:去年暑假
why:挑战自己,提升自己(根据情况自行删减)
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我教大家如何用一个模板来应付多个问题:
1、你最喜欢的运动以及喜欢的原因
运动怎么和准备的模板扯上关系呢?
我从小身体不好,所以不怎么喜欢field sports,所以旅游就算是我的运动了,因为(why),还记得...when,who,where...
2、喜欢的家具,为什么
我最喜欢家里的凳子,先简单描述一下,然后笔锋一转,其实我喜欢的不是凳子本身,而是它的文化内涵,它是我的一个朋友David(who)在古都西安(when)买的,还记得...
3、最佩服的一个人
我的朋友David,因为他很有胆识,他很小的时候就独自背起行囊去西安旅游,还记得....

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多练习一下这种方法,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以上均是个人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作者: kuangye678    时间: 2011-5-25 19:52

本帖最后由 Rachel0818 于 2013-5-10 10:18 编辑 useful.so we need read it many times.
作者: hanjian94328    时间: 2011-5-28 10:17

本帖最后由 Rachel0818 于 2013-5-10 10:18 编辑 I agree you idea
作者: kenny0716    时间: 2011-6-2 12:59

I think it very importance to me .
作者: fangting    时间: 2011-6-2 18:50

Wow,I know, thank you for your pionting.
作者: MichaelArthur    时间: 2011-6-6 20:15

i can't agree any more!
作者: 千寻望舒    时间: 2011-6-7 00:06

回复 7# MichaelArthur


    ommm...why?
作者: 类似完美    时间: 2011-6-15 20:36

受益




欢迎光临 英语听力论坛 (http://bbs.tingroom.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