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北大MTI教育中心主任王继辉教授访谈 [打印本页]

作者: 元培教育    时间: 2011-6-22 08:52     标题: 北大MTI教育中心主任王继辉教授访谈

北大MTI教育中心主任王继辉教授访谈

  2006年美国授予的硕士学位中,专业硕士学位占63.7%。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了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硕士学位,于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应运而生。
  提到MTI教育兴起的必然原因,王继辉教授提到,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兴行业的崛起和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以及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大发展,市场对于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试想,中国的每一个村镇都要实现现代化,这需要花多少年时间?而村镇的提升过程势必需要大量的语言服务,我们需要花多少年的时间才能够满足这种服务?由此可以得出,语言服务行业的前景是广阔的,MTI教育的兴起是大势所趋。
  MTI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

  应时代的要求,MTI教育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可究竟什么是MTI教育?MTI教育到底要走向何方?这是每一所已经开设和即将开设翻译硕士教育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两个问题,王继辉教授认为,毫无疑问,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为了市场需要服务的。翻译硕士教育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翻译人才。在我国的翻译产业链中,参与翻译教育的学校为链条的最前端,参与MTI专业硕士教育,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CAT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专业硕士教育,究竟应采用何种模式,参与翻译教育的学校应充分考虑并有效探讨与安排学生与产业界的沟通与磨合,以便尽快摸索出一条即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参与翻译教育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与管理模式。
  面对目前MTI教育高速发展的局面,他认为,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一些地区性常态的交流平台,在教育部MTI教指委的指导下,频繁探讨翻译教育的有效模式及其具体操作方法,集各个兄弟院校的各自优势,积极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道路。进而,把这些小型的讨论机制中得出的经验推到全国去,在全国研讨会的层面上进行较高水准的讨论,尽快把MTI教育纳入正轨,形成一个趋于标准的的翻译教育模式,规范并提高我国的翻译教育水平。
  再有,目前国内的MTI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有资金的支持会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假设政府或者学校对MTI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优秀学生奖学金,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或者支持某一课程的研究,生源质量就会越来越好,更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摸索中前行——北大MTI教育模式

  打开北大MTI教育中心的主页,古朴的页面上赫然显示着两行大字:承百年同文风范,育通译天下英才,一语道破了北大MTI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秉承北大精神,培养具有高度人文素养、能够综合运用翻译理论和翻译技术工具的实践型人才。
  据王继辉教授介绍,这个目标共包括三个内涵:一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北大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众所周知,一个好的翻译,要对原语言和目标语言都具有较高的鉴赏力,能够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差异,才能够做到翻译的形似和神似,这是成为高级翻译的必要条件。
  二是,基本的翻译技能的培养和行业经验的积累。在这一方面,中心对学生的训练力度逐步加大,教授提到,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外,中心每学期还给学生制定了自主阅读和自主翻译任务,扩大阅读量是语言积累的最好方法,MTI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个新兴事物,但语言学习并不是创新,只有继承老一辈翻译家们的勤奋好学的传统,才能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三是,掌握现代的翻译辅助工具。比如一些翻译软件的使用和网络查询能力的提高。在当代信息社会,无论哪个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工具的使用,翻译更是如此。因此,北大首创了 “MTI+CAT翻译硕士联合培养模式,即与本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管理以及培养方案方面实行全方位合作,鼓励学生选修计算机辅助翻译等技术类课程,以应对高信息量、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最后,王继辉教授总结道,北大MTI教育既是旧的又是新的,我们在继承北大传统的基础上一路走来,只是我们现在采取的是有别于单纯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是根据时代的要求,根据国家的要求,在这个学科中建立起的一个新的培养模式,依托北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北大精神的传承。


作者: edm.12ke.com    时间: 2011-6-29 17:58

这个要支持,太强了!





欢迎光临 英语听力论坛 (http://bbs.tingroom.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