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毕业:找工作?出国?如何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 [打印本页]

作者: dayrelax    时间: 2008-1-24 16:23     标题: 毕业:找工作?出国?如何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

  随着寒假的来临,新一轮的毕业生就业大潮又将到来。大学生们不得不面对毕业后的抉择问题:是出国,还是找工作?如果出国,就必须面对英语考试和高额的学费;如果找工作,就得面对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出国学习之后,同样也要面对找工作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一年。到今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超过140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转自新华网)。

  与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留学热”却仍然不断升温。据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最近公布的信息,到今年年底,中国内地的托福网考座位数将从6月份的1950个增加到3550个,增幅高达80%,以满足中国内地考生对托福考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自美国驻华使馆的信息表明,2007年度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度增长了8.2%。  

  除了出国人数不断增加外,出国也不断呈“低龄”化趋势。更多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往国外培养,但随着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海归的就业问题也凸现出来。据一份近日公布的名为《中国海外归国留学生的就业现状及中国企业的认识》的报告称,针对452家中国企业和1216名海归留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受访者表示,随着海归留学生的稀有性逐渐降低,其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可见,要真正成为一名适应社会的人才,除了良好的教育条件外,自身的素质高低才是起决定意义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整个地球村的联系日渐紧密。大学生们不仅要成为人才,更要成为适应全球化潮流的国际性人才。21世纪,世界经济的知识化和国际化,势必带来人才的知识化和国际化。中国正在步入一个需要千千万万新型国际化通才的时代,正在从计划经济需要大量干部的时代,转向需要更多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新华商和MBA的后WTO时代;也正在从一个需要螺丝钉的专才时代,转向一个需要更多能驾驭整个机器和管理通才的时代。知识化、国际化、通才化、年轻化将是今后中国经济社会人才的主流。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培养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受到关注。在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布的一份报道中,中国未来10~15年,亟需7.5万个有国际经验的高级经理人,但是目前中国供给的人力只有3000~5000人。国际化人才的供给存在巨大的空缺。这与高校大学生们毕业后面临的竞争压力形成巨大反差,那么,作为在校的学生,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在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凸显个人优势呢?

  1,努力提高外语听说读写等实用能力。来华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也在大批的走出去,外语将逐步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真正需要的基本工具,人们不仅要学好外语,更要用好外语,

  2,培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大的占有率,产品开发需要不断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也要不断创新,各类人才都需要提高创新能力。

  3,多参加社团活动,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在国际交往中要了解和理解另一种文化,这样才能相互比较深入地交流沟通,也才能融洽相处。

  4,尽早实习,丰富自己在校期间的工作经历。建议同学们在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利用每个假期实习,渐渐发现自己是否擅长人际关系,是否有学术研究的爱好和潜质,抑或有商业的兴趣,其实,就是要摸索自己的性格和潜力,充分的评估和定位自己。

  5,多方了解国际化成功人士成长经历,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经常关注优秀的国际化人才的成长轨迹和成功的案例,包括他们奋斗走过的道路和创业成败的心得,相信会对广大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及创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欢迎光临 英语听力论坛 (http://bbs.tingroom.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