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EFL高分作文的奥秘何在?笔者认为,考生务必从以下四点入手,即:内容简单化、结构模式化、语言要包装、考前要强化。
一、内容简单化
内容简单化是考生在构思托福作文时应遵循的原则。考生不论是在练习时还是在考场上都应当牢记这一点。许多考生在作文上败下阵来就是因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追求内容的新颖别致。ETS出托福作文试题时特别注意选择一些弹性不是很大的题目,因为托福考试作为一种语言测试方式,其重点在于测试考生英语语言水平,它不像GMAT和GRE这类智商型考试那样测试考生逻辑思辩的能力;如果设置弹性较大的题目,评卷人在评分时就不容易把握。
事实上,托福作文考试的内容并不会给评卷人留下太深的影响,参阅任何一本托福指南书的考生都可以发现书中范文的内容不会有太多新意,评卷人评判的是考生的文能力,考生在构思时只要保证自己的内容符合逻辑,能够言之有理、言之成理、切题即可,然后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追求语言的得体性上;有的考生在考场上绞尽脑汁,想要找出些绝妙的内容来吸引评卷人的特别关注,结果往往是花费了十分的心思只得到一分的回报,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使评卷人的注意力转移方向,影响得分。
在考场上,笔者认为考生在构思内容上所花的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在认真读题并将其理解透彻以后,考生可以在试卷题目下方的空白处列一个简短的提纲,用中文即可,以此作为写作过程中内容的提示,在提笔开始写作的过程中就可将重点放在保证语言的流畅得体上,不会因为内容而中断思路。
二、结构模式化
TOEFL高分作文的第二大策略是结构模式化,这也是最核心的一条策略。通览以往的TOEFL作文考题,细心的考生不难发现,托福作文考题不仅题目弹性很小,而且题型相结稳定,这就为考生在短期内提高作文分数创造了一个条件,使考生完全可以在考前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题型按照固定的结构模式进行训练。TOEFL作文考题从语言形式上可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种为二选一,即题目给出两种观点,问考生倾向于哪一种观点,但近两年这类题目转向隐蔽化,考生要学会“拨云见日”,将隐蔽的题目转化成熟悉的题型。例如1998年5月的托福作文题目:你朋友有一笔钱,你认为是应该用这笔钱买车还是度假,这就是典型的隐蔽化的二选一题型,可以转化为:一些人认为,你朋友应该用这笔钱买车,而另一些人认为
你朋友应用这笔钱度假,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第二种题型是提出一个观点,问考生同意与否。1998年8月的考题就属这一类型,题目说向朋友借钱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友谊,问考生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第三种题型是要考生在题目所给的若干事物中选出一种说明其某种特性。观察近年的TOEFL作文考试可以看出,每年每种题型都会出现一次。
固定的题型自然有较为固定的模式与之相配,下面笔者将详细解释前两种题型的结构模式。二选一的题型有三种结构模式,一是一边倒的结构模式,即考生完全倾向于一种观点。
三、语言要包装
做到内容简单化和结构模式化,考生就已经向TOEFL高分作文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如果考生还能在语言的细节上下一些功夫,TOEFL作文的分数就会更上一层楼,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第三大策略:语言要包装。前面我们已经说过,TOEFL作文的测试重点是考生的语言能力,因而在语言细节上下一点功夫就可以让考生展示自己的语言修养。
作文中语言的包装主要应从以下六点入手。
首先是语法方面的包装。考生要注意在作文中选取一个中心时态,通常选取一般现在时即可,但在陈述具体例证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变换时态。TOEFL明确要求高分作文的句子要做到多样化,所以最好不要全盘使用简单句,这样会降低文章的层次、复杂句和简单句应在文章中交叉出现,而对一些描述性的例证以及临时想起的内容可以使用简单句。
词汇的包装是个较为艰巨的过程,但单从TOEFL应试的角度而言,考生可以精选一些TOEFL高分作文学习,吸取其中的语言营养,对其中的用词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模仿,在练习时尽量使用范文中一些常用的优秀词汇。
同样在引用名人名言时考生也要特别注意:中国人习惯用别人说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引用名人名言通常都是为了进行批判性分析,这也是东西方文化上的一大差异,建议考生心意一不要使用名人名言,而应当用自己的逻辑去说服对方。
说到这里自然就引出五一个语言包装的问题:应不应当在作文中作用谚语,大多数考生会觉得这些语言对评卷人而言已是陈词滥调,不应该在他们面前卖弄,事实恰恰相反,非英语国家的考生使用谚语常常会给英语国家的评卷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他们认为只有英语功底很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使用谚语。因此,在对所用表达法把握很大的情况下,考生不妨在作文中写一些地道的英语习语。
语言包装的最后一点是文体意识。普林斯顿所提供的评分标准中非常明确地指出考生所写的文章应当是academic(学术性)的,考生在提笔之前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现在这篇文章应当是学术性的正式文体,在遣词造句时要抛弃口语体的非正式的词汇和句型。
欢迎光临 英语听力论坛 (http://bbs.tingroom.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