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提高翻译水平必备的若干个条件 [打印本页]

作者: 雨落风残    时间: 2012-3-5 18:38     标题: 提高翻译水平必备的若干个条件

本帖最后由 雨落风残 于 2012-3-15 17:20 编辑

我相信,来翻译提高这个版块的朋友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的。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是找来资料,在发到这个版块前,自己也先做一遍,对比一下自己的译文和人家标准的译文有哪些差距和不足,并不一定是把标准答案奉为天神,而是找出其中的精华之处为自己所用。如果我自己对这个翻译有所体会,我也会写在隐藏部分里,也许能为做题的朋友一些启示。下面都是我自己翻译英文的心得,希望能对来这个版块的朋友有所帮助。都是我自己的体会,绝没有粘贴复制的。我相信,比我水平高的大有人在,欢迎各位给我补充。


1 首先,翻译要求扎实的基本功,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语法基础一定要扎实,不要出现最基本的错误,比如说用形容词做主语等最基本的错误,这样就会给你的翻译打上大大的折扣。

2 提高翻译水平和学习其他任何科目和专业都一样,需要一个长期的苦功。把完美的翻译设定为100分,从10分到40分很容易,但越往上提高都是爬楼梯的过程,不要奢望每天学半小时,过几个月就有长足的进步,都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3 还是那句老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个版块回帖,然后看一下标准答案,就结束了。这样的做法对你一点帮助没有。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用做翻译题的几分钟,也许能听一首歌曲,心情能更放松一点。认真翻译了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对比,看人家的翻译有什么值得你去学习的。这就是个学而思之的过程。但同样重要的是你平时要多读适合你水平的英文读物,这样时间长了才能在头脑中形成英语的思维习惯,形成你自己的英文网,看的越多,翻译的时候才能思如泉涌。才可用不必为一个单词,一个表达用法而绞尽脑汁。读的东西要涉及到各方面,因为翻译的时候也要接触到各个方面。

     同时,读的时候要讲究方法。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这样才能有所吸收,循序渐进。比如让初中生去读纽约时报,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只能打击到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我始终认为阅读是翻译的基础,虽然不是唯一的,但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笔译而言。同样对翻译有帮助的途径还有看英文电影,最后开始选择那种中英文字幕都有的,因为电影都是真实的场景,不仅仅是台词本身可以帮助你提高英语,提高翻译水平,甚至当时的场景,人物的表情,心理等都可以帮助你记忆英语表达用法。如果遇到经典的段落,最好背诵下来。阅读的时候可以选择多样的方法,最好选择中英对照的,看不懂英文的时候再去看中文。到一定的时候,可以先看中文,然后想着用英文这句话该怎么翻译,然后再看读物上地道的表达方法。这就是一个逆向的过程,对提高翻译很有帮助。这就是思而学之的过程。只思不学,英语就是无源之水,时时面临断流的危险。


4 要研究中英文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两种语言各自的习惯。不要翻译出中国式的英语,比如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或no three no four等,也不要翻译出英国式的中文,让中国的读者看起来就别扭。翻译是双向的过程,不仅要培养对英语的敏感度,也要培养对中文的敏感度。多关心时事热点,比如说注意新闻中那些正规的表达都是怎么说的,这样可以提高在笔译或口译时候,你翻译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理论也许很空洞,好多都需要自己去切身理解。这些都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希望能让来这个版块的朋友看到,对你们有所帮助,也就不枉我这半小时的打字了。



P.S.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翻译的过程中要讲究灵活掌握,句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认死理,翻译过程中将举步维艰。


      汉译英注意分四步走: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即翻译出来的英文句子要使用什么结构,同时合并类似信息,省略不必要的和重复的信息。
        其次,确定句子使用什么主语,是主动还是被动,因为这涉及到首句与其他句子的衔接问题。如果主语确定的累赘,会影响整个段落的结构。段落的层次也会显得很松散。
      然后,确定句子使用哪个动词或英文词组。动词是句子的灵魂,决定了句子的质量。

      最后,对句子的其他部分进行修饰,体会句子的情景,状态等,确定最适合的修饰语。

作者: tingroom    时间: 2012-3-6 17:18

我觉得你说的都是很实用很实际的。
翻译需要苦练,需要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作者: 小钰钰    时间: 2012-3-7 14:30

版主真牛。说的太好了。
能不能给我指导下我翻译的问题呢?我在求助版块发了一个我翻译的东东。
很初级,见笑了。




欢迎光临 英语听力论坛 (http://bbs.tingroom.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