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40天雅思口语5分到7分经验:避免怯场的2个实用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mkha32345    时间: 2015-12-15 15:26     标题: 40天雅思口语5分到7分经验:避免怯场的2个实用方法~

今天为各位烤鸭分享的这个雅思备考经验,也是单科雅思经验,而为我们分享方法的这位烤鸭参加了3次雅思考试,虽然跌跌撞撞,但最后终于取得了自己理想的雅思成绩,并且通过失败的考试,总结出了很不错的下面这2点雅思备考方法~~~

说经验之前,先晒一下雅思成绩,这样才有说服力哈~:
总分7:Listening 7.5 Reading 6.5 Writing 6.0 Speaking7.0

经验如下:
考了三次雅思,两次都因为口语抽到没准备过的题悲剧:第一次去年年底,偏偏抽到历史事件这个当时公认最难的话题,我接到卡片题时几乎绝望了,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只记得对考官说了很多sorry.....结果5分;第二次在春节后,当时忙着各种事没有怎么准备但还是想试试,悲摧的又遇到大冷门“science lesson”,这个题目我从来没有练过,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已经记不得考官的反应了,下来还是5分。

考口语时遇到自己不熟悉或者没准备过的题一直是大家最害怕的。轻者回答的磕磕巴巴,思路混乱;重者大脑完全短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经过这三次考试,我总结出了两点实用的经验,如下:


1.细化问题,从身边说起。
拿我第二次考试的“a science lesson”来说,看到这个问题大家第一反应该是说“物理、化学”这两门理科常见课程,但是在说的时候感觉很空洞几句话就没有内容了。那么可以从自身说起,例如我不喜欢物理,因为我觉得a 物理这个学科abstract, b我当时的物理老师十分 boring & uninspiring. 然后具体解释这两个方面:a 关于学科:我认为学习物理就是背诵大量的公式,对于很多公式我都无法理解他们的来源,以及如何应用。b. what’s worse…我们的物理老师是个无聊的人,课堂上很少和学生互动,很少将那些复杂的公式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无法吸引大家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表达,可以避免掉物理专用名词;而且不会让内容变成流水账。雅思口语不考你在说什么,就看你怎么说。

2. 实在无法开口,将话题引向熟悉的领域。
如果当你看见“a science lesson”实在什么都想不出来,那么可以将话题引向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但前提你要告诉考官:“To be frank , i haven’t got a thorough thought of this issue...but......”然后转向说“计算机课程”,例如“我很喜欢这门课程,对我现在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很有帮助。有一次我在杂志上看中一件衣服很喜欢,在街上逛了很久一直没有找到,之后想尝试下网购,那是我第一次在网上买东西,感觉很紧张,但还好在计算机课上学到如何使用浏览器,如何跟卖家交流,如何购买.......”将”一次网购的经历“话题素材搬来,只要你后面的陈述合理,都是合理的。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整个口语考试中,回答语速一定不能快,特别是在碰到不熟悉的题目。语速尽量放慢(当然不是慢到一个词一个词的蹦),给自己更多的思考时间,在此期间可以使用一些衔接词争取时间。我之前就是个典型的喜欢“图快”的例子,三战前在辅导班练习,我的老师第一天就告诫我一定要慢下来,图快只会让自己漏洞百出。我慢下来之后发现果真如此,且能发现很多自己平时注意不到的错误。

再说一个问题,就是既然话题生,那么肯定会出现回答过少,时间还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有两个办法:一是在关于why的部分再补充一个原因,加以扩展;二是再补充一个例子,对例子再进行细节描述。在举例子的时候大家注意思路不能混乱,不能跟前面的观点矛盾。如果说到后面按感觉思路混乱时,可以说一句“anyway, what i wanna say is that.....”再绕回来补救。如果单词量太少,连题都听不懂,那就太不应该了。去考试一定要积累一定的相关雅思词汇量,没时间拿书本记也可以用迈西背单词软件这样的工具来试试,一天快速过500打个眼熟,不要多久就能把单词过一遍,至少心中有个底。

总结一下,每个人在考试时不紧张那是假话。要想正常发挥关键在于平时的练习,平时就要注意控制语速,答题的时候思路清晰不要想到哪里说哪里。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是我都能做到也不是现在的7分,不过自己已经很满足了。口语是雅思里最难的一项,平时练好真功夫,即使考试时出岔子也不会很惨。最后,祝大家顺利!


最后,楼主希望各位烤鸭们通过上面的阅读,除了能明白雅思口语怯场的方法,还要明白自己在参加雅思考试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失败进行分析,从而在一次一次的雅思考试中,不断的成长起来...




欢迎光临 英语听力论坛 (http://bbs.tingroom.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