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794
- 帖子
- 8745
- 积分
- 11208
- 学分
- 55197 个
- 金币
- 800 个
- 在线时间
- 795 小时
|
1.近年英译汉考题内容
英译汉短文内容大体上涉及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普等方面的一般常识或社会、自然科学与技术常识的题材。体裁多为议论文。科学常识性的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991~2005年英译汉短文主题
时间
主题
字数
1991年
能源与农业
444词
1992年
智力评估的科学性
406词
1993年
科学研究方法
443词
1994年
天才、技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308词
1995年
标准化教育与心理评估
364词
1996年
科学发展的动力
331词
1997年
动物的权利
417词
1998年
宇宙起源
376词
1999年
史学研究方法
326词
2000年
科学家与政府
381词
2001年
计算机与未来生活展望
405词
2002年
行为科学发展的困难
339词
2003年
人类学简介
371词
2004年
语言与思维
357词
2005年
欧洲传媒
341词
平均值:短文词数: 370词;要求翻译的词数:160词
从英译汉试题内容分析,考生就应明确认识到,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成功,必须在基本训练上狠下工夫。首先要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考生如果熟悉试题内容,将有助于对短文的深入理解,增强信心,提高翻译水平。考生应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通过大量浏览中、英文报纸杂志,扩大相关的知识面。
2.近年英译汉考题的特点
从题型改革后、特别是1996年以后的试题分析,命题组更侧重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题难度加大,形成一种趋势。
考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句、全段或全文的基础上,把语法、词汇的意思和上下文结合起来理解,表面看上去画线的句子语法不很复杂,词汇似乎也不陌生,但翻译时很多考生觉得难以动笔,难度增大体现在不能采用就词论词、就句论句的简单直译方法,而要求把词和句子放在篇章里去理解,还可强调英语习惯用法、语感和翻译技巧的掌握。这样仅靠熟悉语法规则和孤立地背单词已远远不够了。这也是考生得分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英译汉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1) 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常识性、科学类和报刊评论文章占很大比例;
(2)考题难度加大;
(3)语法现象难度有所降低;
(4)突出简单翻译技巧,如:词、词组的省略及补译,译出it,they,this,that等代词的真正代表的含义,词义选择、引申、词性转换,长句的拆句与逆序翻译法等。考生应针对这些特点认真做好适当的准备。
3. 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症结
有的考生英语阅读能力比较强,能正确理解句子。但是,一翻译就往往有一种想说说不出来的感觉。或者即使翻译出来了,总觉得自己的译文没有把事情说清楚,找不到贴切的词来表达。
4.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只有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始翻译。英语是用大量的关系词、连接词和引导词等连接起来的结构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形态语”,所以理解的时候就必须理清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清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弄清句子的各个修饰成分以及修饰关系。
5.根据汉语习惯适当调整
如上所述,必须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寻找贴切的汉语来表达。如何展开联想、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得到“神来之笔”呢﹖根据汉语习惯,通过“适当调整”就可以。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深知汉语语言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同时,调整的是各个句子的成分,比如后置定语可以翻译在其中心词前定语从句如果易于表达、信息量不大可以提到先行词前,如果信息量大,放在先行词前表达起来很累赘,就可以考虑独立成一句话表示时间、条件、原因等的状语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或之后来翻译。
6. 英译汉的标准
最为提倡的翻译标准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大学英语测试中的英译汉虽然是应试之作,但对“信、达、雅”文字原则一样可行。“信”即忠实,译文须忠实于原文“达”即通达顺畅,读来流畅,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雅”是对语言的更高要求,即译文要雅致,是优美的汉语。对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译汉必须掌握前两个标准,在达到“信”和“达”的标准后,可以追求最后的“雅”。
7. 英译汉三步走
翻译的过程大致分为三步理解、表达与校正。理解指对原文的理解,主要是指首先找到要翻译句子的主谓结构,看看这句话主要讲什么,然后再找出句子的其他成分,如定语、宾语、状语等。表达是指把原文分析后,用译文表达。校正就是在完成了表达之后,对照原文进行检查,看看所选词义是否符合上下文,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有没有表达错误,汉语的译文中意义上是否与原文对等,译文有没有译者增加的不是原文作者的意思,或者译者删减,丢失了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8.理解句子的十大原则
理解原文是翻译最关键、最易出问题的一步。译文的模糊不清很多时候是源于译者对原文理解得不透彻、不仔细。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搞清句子结构,辨别主语和谓语。抓住了句子的主干,各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就看得比较清楚,有益于从整体把握句子。
(2)理解虚拟语气。虚拟语气是英语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包括对现在、未来、过去的假设,在英语中有多种表现,译成汉语时一定要弄清它的对象和范围,尽量把虚拟的意思传达出来。
(3)搞清楚关系。句中如果有代词,应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所指代的内容,并将其准确地翻译出来。
(4)明白否定的方式。英语思维的特点也表现在它对否定式的用法上,中国读者往往容易在这里产生错误。例如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在这里是以全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部分否定的事实。英语也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种现象英语中常见,汉语中并不常见,翻译时需要多加注意。
(5)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很常见的现象。判断词义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的义,不能因为是过去认识的词便不加深究,便草率地按以前的理解翻译而产生错误。如 There is company downstairs.(楼下有客人)如按通常的理解以为company是“公司”的意思,就出错了。
(6)注意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不同。英美语言之间有很多差异,比如英国英语中continent指欧洲大陆,而在美语中,continent却指美洲大陆又如英语中homely是“家常的、朴素的”的意思,并无贬义,在美语中却是“不漂亮的”。所以翻译时一定要搞清文章是英语作者还是美国作者写的。
(7)成语。成语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属于语言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英语的某些成语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和汉语相吻合,比如Strike the iron as it is hot.(趁热打铁)但有一个成语的含义与我们的理解大相径庭,如Claw me and I will claw thee.(互相吹捧)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小心。
(8)语意的褒贬与轻重。翻译时还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即它是褒、是贬,还是中性。这种感情色彩往往表明了作者的主观态度,好恶与爱憎。把握住它对于正确、传神的翻译是非常必要的。有时单凭个别词是难以判断的,还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因为为达到讽刺的目的,作者可能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9)注意文章的语体色彩。如果是专业文章,那么术语一定很多,叙述也较客观,少有个人色彩,翻译时应多选用正式的词语。如果是一般的叙述,则可能日常用语较多,小词和短语较多。翻译时也要注意这一点,以此来确定词语的选择。
(10)留心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非常明显。比如,中国的亲戚划分非常仔细,而英文中的cousin一词对应的中文可以是表(堂)兄弟(姐妹),可以有八个词义之多。 |
|